五官科病证推拿●五官科病证●高眼压症
禾苗
阅读:3
2025-11-01 17:58:19
评论:0
高眼压症高眼压症是指临床以眼睛轻度胀痛、视物昏朦为主症,多次测量眼压均在正常人群眼压的高限或高限以上,经多年随访仍不引起青光眼视乳头改变或视野损害的一种眼科病证。临床高眼压症患者中,大约有30%可发展为开角型青光眼。本病属中医眼科“绿风内障”“五风内障”范畴。【病因病机】高眼压是青光眼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高眼压症以女性较多,年龄大多在40岁以上,提示可能与女性的内分泌变化有关,尤其是与闭经前期的自主神经功能紊乱有一定的关系。长期过度用眼,血压升高,血管自主神经功能调节障碍等因素,均有可能引起眼压升高。中医认为,本病的发生、发展与肝、肾的功能失调关系密切。肝肾同源,肾藏精,肝藏血,精血充盈,上奉目窍,则眼能视万物、察秋毫。肝肾亏虚,精血不足,目失所养,气机瘀滞,致眼压升高,目不能视。肝主疏泄,疏泄气机,舒调情志,若情志内伤,痰湿瘀阻,郁而化火,风火上攻,阴虚阳亢,气血失和,经脉不利,玄府闭塞而为病。或肝病乘脾,脾失健运,使眼内水液排泄困难,神水郁积而酿成本病。【辨证论治】(一)基本治法1.治疗原则 通经活络,明目止痛。2.手法 一指禅推法、按揉法、直推法、拿法等。3.取穴与部位 球后、睛明、攒竹、鱼腰、瞳子髎、印堂、太阳、头维、百会、风池、太冲。4.操作(1)患者取仰卧位,用双手拇指按揉太阳1分钟;用一指禅推法从左睛明沿上眼眶向外推至目外眦,再沿下眼眶向内推至目内眦,推向右睛明,沿上眼眶向外推至目外眦,再沿下眼眶向内推至目内眦,推向左睛明,如此呈“∞”字形操作3~5遍;一指禅推印堂至神庭,往返3~5遍;按揉百会、翳风穴,每穴1分钟;按揉攒竹、鱼腰、睛明、球后等穴,每穴1分钟。(2)患者取坐位,拿头部五经、两侧项部肌群、风池、肩井,自上而下操作3~5遍;用擦法推擦大椎到至阳穴一线,以透热为度。(二)随证加减1.气火上逆 头眼胀痛,眼压增高,视野检查无青光眼性视野缺损,视盘及视网膜纤维层正常,伴胸闷嗳气,恶心欲呕,口苦咽干。舌红苔黄,脉弦数。(1)治法 疏肝解郁,降火止痛。(2)手法 一指禅推法、摩法、按法、揉法等。(3)取穴与部位 在基本治法基础上,加肝俞、肾俞、阳陵泉、三阴交、太冲。(4)操作 在基本治法基础上,摩腹3~5分钟,按揉期门、章门、阳陵泉、三阴交、太冲等穴,每穴1分钟;按揉肝俞、肾俞,每穴1分钟;推涌泉1分钟。2.痰火郁结 双目胀痛,眼压增高,伴身热面赤,头晕目眩,呕吐痰涎。舌红苔黄,脉弦滑。(1)治法 降火逐痰,明目止痛。(2)手法 一指禅推法、摩法、按法、揉法等。(3)取穴与部位 在基本治法基础上,加膻中、中脘、神阙、丰隆、足三里。(4)操作 在基本治法基础上,加摩膻中、中脘、神阙,每穴1分钟,按揉阳陵泉、丰隆、足三里、太冲等穴,每穴1分钟;擦涌泉,以透热为度。【注意事项】1.注意调节情志,忌怒戒躁。2.注意劳逸适度,避免过度劳累,避免经常熬夜。3.注意饮食调节,忌食辛辣食物。【疗效评定】1.治愈 眼压恢复,低于2.74kPa(21mmHg)。2.好转 眼压下降至2.74~3.25kPa(21~24mmHg),加点降眼压药可基本正常。3.未愈 眼压未降,眼部诸症及全身症状无改善。 (推拿治疗学)
本文 zblog模板 原创,转载保留链接!网址:https://423289.com/post/2079.html
声明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我们编辑修改或补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