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官科病证推拿●五官科病证●干眼症
禾苗
阅读:3
2025-11-01 17:58:14
评论:0
干眼症干眼症是指由多种因素所致的以眼睛干涩为主症的泪液分泌障碍性眼病,临床常伴随双眼痒感、异物感、烧灼感,或畏光、视物模糊、视力波动等症状。严重干眼症者可引起视力明显下降,从而影响正常的工作和生活,甚至导致失明。根据发病原因不同,干眼症可分为环境性干眼、性激素失衡性干眼、睑板腺功能障碍性干眼、干眼综合征(自身免疫性)、神经传导障碍性干眼(传入障碍和传出障碍)、混合型干眼等多种类型。本病属中医眼科“神水将枯”“白涩症”范畴。【病因病机】细菌、病毒、衣原体、真菌等病原微生物感染眼部,使眼结膜产生渗出、充血、水肿等炎性改变,影响泪液的分泌与排泄,尤其是全身免疫力较低的患者,更容易迁延不愈。环境中的风沙、烟尘、强光、挥发性气体等各种理化因素刺激,长期滴用抗生素眼液、抗青光眼药物,滴眼液中的防腐剂刺激,加上烟酒失度、睡眠不足及长期使用眼部化妆品等因素,可致泪道阻塞,也可导致干眼症。中医学认为,正虚邪恋是干眼症发生的主要病机。邪恋,指温热病后,暴风客热或天行赤眼治疗不彻底,余热未清,隐伏肺脾之络,邪热循经上犯眼目,灼伤津液,而致眼目干涩不爽。正虚,指久病或先天禀赋不足,致肝肾亏虚,津液不足,目失濡养而致。【辨证论治】(一)基本治法1.治疗原则 滋阴养血,益精明目。2.手法 按揉法、一指禅推法、点法、拿法等。3.取穴与部位 风池、百会、人中、廉泉、承浆、太溪、球后、睛明、攒竹、鱼腰、瞳子髎及头面部和眼部。4.操作(1)患者取仰卧位,双目微闭。医者用拇指或中指点按或按揉廉泉、承浆、百会、太阳、人中、太溪穴,每穴1分钟。(2)患者取正坐位或仰卧位,医者用一指禅推法呈“∞”字形推眼眶,反复3~5遍;用一指禅推法推印堂至神庭,反复3~5遍;按揉睛明、攒竹、鱼腰、瞳子髎、球后、印堂、太阳穴,每穴1分钟;掌熨双眼2分钟。(二)随证加减1.肝肾亏虚 双眼干涩疼痛,或伴眼睛异物感、烧灼感,畏光,视物模糊,头晕,耳鸣,腰膝酸软,少寐多梦。舌质淡,脉细弱或弦细。(1)治法 滋补肝肾,益精明目。(2)手法 一指禅推法、揉法、按法、捏法、拿法、擦法等。(3)取穴与部位 在基本治法基础上,加肝俞、肾俞、涌泉。(4)操作 在基本治法基础上,摩腹2分钟,揉脐及丹田2分钟;捏脊3~5遍,按揉肝俞、肾俞、命门等穴,每穴1分钟;擦肝俞、肾俞、命门、八髎,以透热为度;推涌泉1分钟。2.肺脾两虚 双眼干涩,视物易疲劳,畏光,伴神疲乏力,面色少华,大便秘结或溏薄。舌淡,苔薄白,脉细弱无力。(1)治法 健脾益气,通络明目。(2)手法 一指禅推法、摩法、揉法、按法、捏法、擦法等。(3)取穴与部位 在基本治法基础上,加膻中、中脘、足三里、三阴交、膈俞、肺俞、脾俞。(4)操作 在基本治法基础上,摩腹3分钟,振腹2分钟;按揉膻中、中脘、足三里、三阴交等穴,每穴1分钟;捏脊3~5遍,按揉膈俞、肺俞、脾俞等穴,每穴1分钟;横擦腰骶部,以透热为度。【注意事项】1.平时注意用眼卫生,不共用洗脸毛巾等日常生活用品,避免交叉感染。2.积极治疗急性眼结膜炎等原发病,避免继发干眼症。3.注意劳逸结合,避免过度用眼。忌烟酒,多吃水果蔬菜,少吃辛辣刺激性食物。【疗效评定】1.治愈 症状消失,Schirmer试验多次测定多于10mm/5min。2.好转 症状减轻,Schirmer试验多次测定泪液分泌量有所增加。3.未愈 症状、体征无好转,泪液分泌未增加。 (推拿治疗学)
本文 zblog模板 原创,转载保留链接!网址:https://423289.com/post/2078.html
声明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我们编辑修改或补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