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络脉
——《针灸学》第三章 经络腧穴各论·十五络脉1.列缺--手太阴络脉手太阴肺经的别行络脉,名曰列缺,起于腕关节上方桡骨茎突后的分肉之间,与手太阴本经并行,直入手掌中,散布于大鱼际部。它的病变,实证为...
——《针灸学》第三章 经络腧穴各论·十五络脉1.列缺--手太阴络脉手太阴肺经的别行络脉,名曰列缺,起于腕关节上方桡骨茎突后的分肉之间,与手太阴本经并行,直入手掌中,散布于大鱼际部。它的病变,实证为...
——《针灸学》第三章 经络腧穴各论·奇经八脉·阳跷脉1.经脉循行;起于足跟外侧,经外踝上行腓骨后缘,沿股部外侧和肋后上肩,过颈上挟口角,入目内眦,与阴跷脉相合,再沿足太阳经上额,与足少阳经合于风池...
——《针灸学》第三章 经络腧穴各论·奇经八脉·阴跷脉1.经脉循行:起于足舟骨后方,上行的内踝上,直上沿大腿内侧,经阴部,上行沿胸部内侧,进入锁骨上窝,进颧部到目内眦,与足太阴经和阳跷脉相会合。2....
——《针灸学》第三章 经络腧穴各论·奇经八脉·阳维脉1.经脉循行:起于足跟外侧,向上经过外踝,沿足少阳经上行髋关节部,经胁肋后侧,从腋后上肩,至前额.再到项后,合于督脉。2.主要病候:恶寒发热,腰...
1970年以来,头针疗法在我国逐步推广应用,不久,这种疗法也成为一些国家临床医生常用的治疗方法之一。头针疗法是在传统的针灸医学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其所用的穴区和经络、穴位、脏腑有密切联系,其穴名反...
头针操作方法体位取坐位或卧位,依不同疾病选定刺激穴区,单侧肢体疾病,选用对侧刺激区;双侧肢体疾病,选用双侧刺激区;并可选用有关刺激区配合治疗。局部常规消毒。进针一般选用28-30号1.5-2寸长的...
腕踝针是在腕部或踝部的相应点用毫针进行皮下针刺以治疗疾病的一种简易方法。腕踝针分区与主治病症以前后正中线为标线,将身体两侧面由前向后划为六个纵行区。1区:前正中线两侧的区域,包括额部、眼、鼻、舌、...
按分区查明病症所在区,即在腕踝部选取相应同一区的进针点。腕与踝部各有六个点,分别代表上下六个区。下面将各点位置以及适应证介绍如下:一、腕部进针点共6个,约在腕横纹上二横指(内关、外关)一圈处。从掌...
腕踝针操作方法选定进针点后,皮肤常规消毒,医生左手固定进针点上部(拇指拉紧皮肤),右手拇指在下,食、中指在上夹持针柄,针与皮肤呈30度角,快速进入皮下,针体贴近皮肤表面,针体沿皮下表层刺入一定深度...
眼针疗法是针刺眼球周围、眼眶边缘的穴位,以治疗全身疾病的方法。晋代皇甫谧的《针灸甲乙经》就有针刺睛明、攒竹等眼周穴位治疗疾病的记载。人的眼睛也不过几厘米,小小的眼白睛分成八区,容纳13个穴,各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