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经脉·足少阳胆经(共44穴之后13穴)
——《针灸学》第三章 经络腧穴各论•十二经脉·足少阳胆经(共44穴之后13穴)(32) 中渎 Zhōngdú[定位] 在大腿外侧,当风市下2寸,或腘横纹上5寸,股外肌与股二头肌之间。[解剖] 在阔...
——《针灸学》第三章 经络腧穴各论•十二经脉·足少阳胆经(共44穴之后13穴)(32) 中渎 Zhōngdú[定位] 在大腿外侧,当风市下2寸,或腘横纹上5寸,股外肌与股二头肌之间。[解剖] 在阔...
——《针灸学》第三章 经络腧穴各论•十二经脉·足少阳胆经(共44穴之次后9穴)(23) 辄筋 Zhéjīn[定位] 在侧胸部,渊腋前1寸,平乳头,第4肋间隙中。[解剖] 在胸大肌外缘,有前锯肌,肋...
——《针灸学》第三章 经络腧穴各论•十二经脉·足少阳胆经(共44穴之中8穴)(15) 头临泣 Tóulínqì[定位] 在头部,当瞳孔直上入前发际0.5寸,神庭与头维连线的中点处。[解剖] 在额肌...
——《针灸学》第三章 经络腧穴各论•十二经脉·足少阳胆经(共44穴之次前7穴)(8) 率谷 Shuàigǔ[定位] 在头部,当耳尖直上入发际1.5寸,角孙直上方。[解剖] 在颞肌中;有颞动、静脉顶...
——《针灸学》第三章 经络腧穴各论•十二经脉·足少阳胆经(共44穴之前7穴)1.经脉循行:起于目外眦(瞳子髎),向上到额角返回下行至耳后,沿颈部向后交会大椎穴再向前入缺盆部入胸过膈,联络肝脏,属胆...
飞经走气包括青龙摆尾、白虎摇头、苍龟探穴、赤凤迎源四法。简称“龙虎龟凤”,均属“通经接气大段之法”。“若关节阻涩,气不过者”,可起“过关过节催运气”的作用。适用于经络气经接气的催气手法,以促使针感...
《金针赋》描述了烧山火、透天闵、阳中隐阴、阴中隐阳、子午捣臼、龙虎交战、进气留气与抽添等手法,称为治病八法。成为后世补泻手法中的主要内容。由于这此手法的操作步骤较多,所以对其中一些动作规范化,定出...
《难经》是一部阐述《内经》中有关脉学、经络、脏腑、疾病、腧穴、针法等问题的著作,相传为秦越人(扁鹊)所作。全书以质疑问难开工共分八十一难,其中第六十九难至八十一难主要讨论针法及其补泻法的运用。《难...
《内经》包括《灵枢》和《素问》两部书,各八十一篇。主要从阴阳、脏腑、经络、病机、诊法、治则、针灸、按摩、方药、疾病、摄生等各方面,对人体的生理活动、病理变化以及诊断治疗方法作了较为全面而系统的论述...
《灵枢·官针》篇记载的各种刺法,主要是讨论如何使用九针来治疗不同病症。其中有以九针应九变的“九刺”。另根据病变部位的深浅、大小等不同,提出了刺浅、刺深和发针多少以及运用不同的针刺角度,以适应十二经...